信息中心
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分析
張小飛
山東穿山甲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濱州 256600
摘要: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關系著城市未來的發展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學習以及工作。隨著城市建筑物數量以及市民數量的持續增加,給排水系統的重要性愈發明顯。為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期間存在的質量問題,并從施工前以及施工中兩個階段分析如何實現對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的控制,以期提高城市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整體質量。
關鍵詞: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技術
引言
給排水管道是城市建設中最關鍵的基礎設施,其重點作用負責提供排水以及供水兩項功能。排水具體包含排除自然降水、工業廢水以及生活廢水等,而給水具體則指的是市政資自來水供應系統的供水或是工業供水等。對城市而言,給排水管道也是給排水系統之中的核心工程,關系到生態保護需要、水資源節省與水資源利用水平等多項內容。所以,城市需要充分重視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以保證給排水管道能夠正常運行與工作。
1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
1.1城市給排水管道線路設計不合理
給排水管道與城市整體生態系統關系密切,基本達到城市全部主干道沿線覆蓋。由此可見,給排水管道設計關系著城市整體規劃,必須嚴格按照經濟性原則以及合理性原則開展設計。其中,經濟性原則指的是城市工程給排水管道的施工,應盡可能壓縮建設成本。而科學性原則指的是給排水管道的效益應實現最大化?;谑袌鼋洕w制背景之下,設計人員一般僅僅注重經濟性,但容易忽視設計的合理性,造成設計方案中許多內容在實際施工中并不能實現。如為某建筑物鋪設一條給水管道,從設計角度而言,出于經濟性的考慮,直接在建筑物與供水企業之間修一條直線給水管道即可。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并不能依照這一較為理想化的狀態開展,使得設計方案缺乏實際操作性,如此導致施工難以順利開展,即便是勉強按照施工開展,但施工質量也難以保障,甚至可能干擾城市其他給排水管道的正常運行。
1.2乏有效編制
市政給排水系統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包括城市道路部門的發展規劃、城市降水量、排水需求等,這些內容也是規劃設計中需要明確考慮的問題。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缺乏有效設計編制的情況普遍存在,城市道路規劃與排水系統設計之間存在著明顯矛盾,即便相關部門能立即進行整改,也無法保障整改后的設計方案能滿足預期的作用和效果,對排水系統產生的影響程度也非常顯著。
1.3施工材料質量檢查
管材質量是保證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的重要基礎,其中管材抗滲、抗壓、抗腐蝕性能等都直接影響著給排水系統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在工程前,應對相關施工材料質量加強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對施工材料進行檢查,對管材進場質量進行保障,同時作為管材質量檢測主體,檢查人員的專業素質與職業道德對材料的選擇和采購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為了確保材料采購質量,不僅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檢查的規范性和執行能力有效提高,同時通過監督制度的完善,對人員自身行為進行有效約束,避免出現偽劣假冒產品,管材質量應與國家相關質量標準相符合。其次應對管材供應企業資質加強分析,對信譽良好、管理規范的供應商企業進行確定,并作為主要的管材供應商,使工程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另外需要對管材各項指標加強控制,給排水管道由于長期放置于地下,因此對管道抗壓、抗震、抗腐蝕能力有較高要求。相關部門應在材料進場前對其進行嚴格檢測控制,通過抽樣調查,確保所有材料符合國家施工質量標準,有效滿足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要求
2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
2.1對管線進行規劃和設計
項目正式施工之前,必須要全面設計和規劃管線布局,同時,更好地指導后期施工。在規劃和設計給排水管理時,應科學合理設計,確保后續施工操作有序進行。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全面了解給排水需求,重點分析各區域,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類情況,防止不合理管線布置情況發生。此外,為了快速提高管線施工效率,有效降低施工難度,細致分析和觀察施工區域,便于更好地布置和操作管線。與此同時,全面分析上部建筑物和地下管轄,確保后續施工步驟的順利開展,防止外界因素影響工程施工,確保工程有序進行。
2.2改善編制與規劃
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的科學性是城市供水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在對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時也需要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避免水資源出現浪費的情況。因此在設計規劃的初期,市政部門就應該做好相應的調研工作,結合調研結果與數據信息展開全面分析,為后續的設計規劃提供理論依據。例如對區域內自然環境的分析、交通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參數的分析,就能夠更合理地對不同的影響因素進行控制。特別是當出現工程變更時,更需要展開嚴格編制與規劃結果研究
2.3管基施工防腐
在實際工程建設當中,需要能夠根據施工要求,做好管道類型的選擇。對于給水管道來說,其較多的使用球墨鑄鐵管以及焊接鋼管,雨水管則使用聚氯乙烯材料。如雨水管選擇氯乙烯或者鋼筋混凝土管道,在管道之間的連接位置,則使用橡膠圈,此對接口位置的抗老化性、抗腐蝕性進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施工中要做好對球墨鑄鐵管與鋼管的防腐處理,在完成鋼管材料內壁焊接后,即需要能夠做好對水泥漿材料的涂抹,對外壁進行除銹處理,做好玻璃纖維與環氧煤瀝青材料的涂抹。球墨鑄鐵管方面,則需要使用離心泥漿材料對內壁進行防腐,在對接口、管道位置除銹后,再進行防腐層處理,保證防腐層在接口位置具有10cm以上的搭接長度。
2.4及時吹掃和清洗給排水管線系統
為了保證水沖洗的連續性,流速需要維持在1.5m/s以上,沖洗排放口時,應盡可能靠近排水溝或排水井。在沒有特殊設計規定的情況下,進出口水色、透明度必須與目測情況保持一致。應利用工業氣或儀表氣吹掃排水管線系統。在風量和壓力作用影響下,不建議連續進行吹掃。排氣口用白板白漆或白布檢查,當沒有灰塵、鐵銹等污垢時,檢測即為合格。管道清洗前,應保證監理和業主在場,并提前在現場簽訂合同。
2.5管道安裝
在進行管道安裝施工時,其技術要點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在管理前,對安裝工藝進行確定,鋼管安裝前應首先進行放線測量,確定位置準確。管道安裝方式主要采用絲扣連接等方法,采用專用鉸刀按照坡度0℃~15℃傾斜內倒角進行管道切斷,并對金屬毛邊進行細挫處理,確保管道表面光滑、平整,將管道放置于套絲機內,并壓齊管道;在管道絲扣連接完成后,對螺紋鐵屑進行清理,利用聚四乙烯生料進行緊固,同時通過涂抹防銹漆或密封膠的方式,對管道配件連接部位進行防腐處理,使管道腐蝕速度降低;另外應利用直尺、水平尺拉線方式,測量檢查給水管道安裝狀況,保證管道橫平豎直以及給水順暢。
結語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于排水系統的設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水資源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的現實意義也非常顯著。作為相關管理部門,應正確認識當前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與管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重點提高設計的科學性與水資源利用率,保障市政工程的建設質量,更好地促進民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紀東.大口徑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施工新工藝——率開槽項管施工技術介紹[J].給水排水,2016,38(12):100-103.
[2]丁穎.非開挖排水管道拖拉法施工技術及驗收初探[J].給水排水,2016,32(s1):210--212.
[3]劉旭來.?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設計中對施工問題的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16):190-191.
市政工程施工中節能綠色環保技術探析
王宇琪
山東穿山甲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濱州 256600
摘要:這些年來,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快,這給市政工程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前的市政工程施工因為落后的技術使得在施工的過程中會破壞周圍的環境,而且還會耗費大量的資源。這些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的期間開始漸漸的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環保問題和節能問題這一方面。加強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節能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市政工程;節能;綠色環保技術
引言
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引入綠色施工技術,不僅能夠開展資源、能源的節約與利用,提高企業經濟,也能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所以,下文先簡述綠色施工技術的重要性,分析了市政工程建設施工中出現的環境影響問題,然后介紹了市政工程綠色施工技術及其應用。
1節能綠色環保技術的價值和要求
隨著我國科學和經濟方面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慢慢的開始出現了節能綠色環保的施工技術,這一技術的出現,給社會的環保綠色提供了保障。在保障市政工程質量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運用多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改良以及提升施工裝置,優化施工裝置各方面的性能,以此來建全市任工程施工的管理結構,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就現階段的情況而言,使用節能綠色環保的施工技術對于市政工程施工來說必不可少,同時這種施工技術受到了很多領域的注意。一般而言,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運用節能綠色環保技術主要是在節水以及節電等方面,以此來做到節約綠色和環保。所以,在現實的施工期間,第一要務是按照施工圖紙的特點以及建筑的狀況來設置有關的防范,以此來給節能綠色環保技術的有效性提供保障。第二,在實際施工的時候,要完全根據有關的步驟實施相應的操作。除了保障質量以外,也需要嚴格的掌控施工的工期。除此之外,對于施工人員來說,要進行有關的技術考核,而且還需要重視有關的培訓工作,在根本上保障市政工程施工的質量。不僅如此,在購買建筑材料的時候,需要按照工程的現實狀況來購買節能建筑材料,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做好有關的采購記錄,還要檢測采購材料的質量,確保所購買的建筑材料質量能夠符合市政工程施工的標準。
2市政工程施工中節能綠色環保技術
2.1施工組織的科學設計
第一,完善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采用綠色施工技術,做好重大危害環境因素辨識、風險評價清單和管控措施,加強全體職工的綠色施工教育,增強辨識能力,落實管控技術,配備必要的個人防塵、降噪等勞保防護用品。第二,摸清建設內容和施工現場地下管線及配套設施情況。遇到遷建或保護原有地下熱力、電力、燃氣、排水等管線情況,需要聯系行業部門,探查和明確相關地下管線位置、路徑和深度,統籌各專業、各施工單位的進場開工和工期,提出綠色施工和保護環境要求,避免相互干擾、延誤、搶工造成混亂現象,避免挖斷或損壞地下管線及配套設施。第三,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平面。尤其是工程機械、運輸車輛進出口,貨料倉庫、料場、機械設備規范停放,結合施工動態管理,減少材料周轉、裝卸運輸,滿足安全文明施工和環境整潔要求。第四,制定道路保通方案。樹立“修路先保通”的理念,建設道路保通工程,最大限度減少市民出行帶來不便。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線路長、周邊交通密集等特點,在開工前,提前與交通管理部門溝通,制定周密的交通繞行和道路保通方案。在正式施工圍擋前,先進行3天~7天的交通圍擋試驗,以測試保通道路在車流量高峰時期的通行狀況,視情況對保通方案進行微調。進入正式施工階段,設定專職保通員配合交警部門,科學調度施工車輛、建筑材料進出時間,有效避讓交通高峰時段,保證施工工序連續、不脫節、不誤工,提高施工進度。第五,制定機械和設備調度計劃,檢測、使用符合國家環保、工程技術要求的工程機械和設備,特別是重工機械需要有制度、有秩序的使用,避免機械產生強烈振動和超標噪聲。第六,編制重大環境污染應急處置預案。制定粉塵、廢水、廢氣、廢液、廢渣等抑制和處理方案,一旦出現大面積污染,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消除或減少環境影響。第八,在施工圍擋周邊、沿線布設環境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和傳輸數據,做到及時發現、快速反應處置。
2.2揚塵控制技術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揚塵污染有著很大的危害。因此對于施工企業來說應盡可能的避免在施工過程出現大量的揚塵。從目前來看,很多施工企業都在施工開展的過程中積極應用揚塵控制技術,但從實際的應用情況來看,并未獲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施工人員并不具備節能環保意識。通常情況下對于揚塵污染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在建筑材料運輸的過程中對于揚塵污染進行控制,具體可應用覆蓋或者綁扎等方式來控制揚塵的出現,同時也要盡量的避免運輸過程中發生材料外泄的情況。所以在進行建筑材料裝車的過程中要做好相關的密封工作。其次,在建筑材料運輸結束后,很多砂土材料會附著在運輸車輛的底部,從而造成二次的揚塵污染。因此在完成材料運輸工序后,應對車輛進行認真的清洗,確保車倆的潔凈。最后,在進行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應對于建筑材料運輸通道進行合理規劃,確保該通道與施工目標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2.3節水技術
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節能綠色環保技術,這樣就可以讓水資源可以重復的使用,其次,開展市政施工以前,需要做好各個施工階段的規劃。確定好每一個階段的用水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實際的用水情況來計算,從而實現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炷琉B護這一環節可以使用草袋覆蓋,并且在草袋上噴水,這一方法來節約水資源。
2.4節約電能的技術
市政工程是一種需要電能消耗比較高的工程,因此相對來說施工成本還是比較大的。要是可以運用某種手段來控制其施工過程中所用的電能,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施工的成本?,F階段,節約電能的技術在大部分的市政工程中都得到了運用。比如,大部分工程中的白熾燈選用了節能燈代替,而且還配備了限流裝置。除此之外,在操控室中還有漏電保護裝置,這些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節約電能的目的。
2.5水污染控制技術及其應用
一是施工場地內、外雨水要經過沉淀排入市政管網。二是混凝土輸送泵及運輸車輛清洗處,應當建設臨時沉淀池、過濾池。三是現場設有專門存放油料和化學溶劑等物品庫房,地面應做防滲漏處理,廢棄油料和化學溶劑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四是沉井、深基坑抽排降水不得隨意排放,需建設臨時管道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網,并專人養護、保持暢通管道。五是樁基鉆孔泥漿現場,要設置泥漿循環池,使用完畢后,采用專用吸污車輛、泥漿槽車統一收集運出場外、集中處理。六是科學設置污水、廢水沉淀池,做好對施工廢水二次利用,比如混凝土養護水、沖洗地面廢水、清洗車輛設備的廢水,過濾后用于場地澆水揚塵,洗刷車輛及綠植用水等。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的建設行業正在飛速發展,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機遇,存在很多的困難。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資源的浪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好的影響,所以人們來越關注生態和環保??茖W合理的運用節能綠色環保技術,不但能夠保護環境,還可以簡化以及優化施工過程,提高相關企業收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辰龍.節能環保技術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9(9):288.
[2]吳怡林.小議土木工程施工中節能環保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22):3353.